大赛目的与宗旨
2020年(第十届)广东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工业设计大赛暨2020年(第五届)全国大学生工业设计大赛广东赛区(以下简称“大赛”),由广东省教育厅和广东省本科高校工业设计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广州美术学院承办,广东省工业设计协会协办,是面向全省大学生开展的公益性工业设计创意实践活动。大赛旨在贯彻落实《制造业设计能力提升专项行动计划(2019-2022年)》、《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国务院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精神,深入推进高校工业设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大赛倡导以工匠精神为核心的工业精神,引导参赛者树立崇高的理想和良好的职业道德,致力于培养崇尚劳动、敬业守信、精益求精、敢于创新的文化创意及制造业的领军人才。进一步深入推进高校工业设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向全社会展示高校工业设计人才培养质量,搭建高校工业设计教育成果与经验的交流平台,为广东制造业、创意产业寻找设计新人提供最佳的途径和机会。大赛按照“专家指导、部门协调、高校承办、学生参赛、企业参与”的原则组织实施。
组织领导
(一)本次活动设大赛组委会,由广东省教育厅、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广东省本科高校工业设计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广东省工业设计协会和广东省有关高校负责人等组成,诚邀热心支持大赛的行业、企业事业单位及媒体等参与大赛组织活动。
(二)大赛由广东省本科高校工业设计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单位广州美术学院承办,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广东省工业设计协会协办。
(三)大赛筹委会受广东省教育厅、广东省本科高校工业设计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托,制订《2020年(第十届)广东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工业设计大赛暨2020年(第五届)全国大学生工业设计大赛广东赛区章程》等大赛文件;大赛筹委会工作职责完成后,由大赛组委会和大赛秘书处具体负责大赛组织实施工作。
(四)大赛组委会负责大赛组织、管理与协调工作。组委会下设大赛评审委员会和大赛秘书处两个部门。秘书处设秘书长、副秘书长若干人,主持大赛日常工作。
评审委员会负责遴选大赛初评委员会和终评委员会;制订评审规则;处理重大评审争议等事项。
参赛对象
2020年(第十届)广东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工业设计大赛参赛的学科专业范围主要是工业设计、产品设计及服饰配件设计等相关学科专业,鼓励不同学科、专业的学生跨学科、跨专业报名参赛。
参赛对象为普通高校全日制在校大学生,包括研究生、本科生及高职高专学生。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学生,在高等院校正式注册的进修生需提供在校证明。
主赛道参赛者须以所在院校为单位,集体报名参赛
大赛内容
- 参赛类别
-
本届大赛根据当下工业设计教育的发展,设置“5+1”的双赛道参赛模式。参赛作品应符合大赛主题要求,按照类别提交原创设计作品,同一作品不得同时报名两个赛道。
-
主赛道
面向工业设计学科的前沿趋势,设置A-E五大参赛类别。具体内容如下:
-
智能与体验
依托人工智能、区块链、3D打印、混合现实等前瞻技术在各领域的创新应用,包含智能穿戴、智能家居、智慧出行、智慧城市、智慧农业、智能制造、机器人等领域。
-
服务与系统
注重用户体验和商业模式创新的系统设计,包含制造业生产、医疗健康、效率办公、城市服务、交通出行、休闲娱乐、社交通讯、生活家居、教育培训等领域的数字产品与服务流程设计。
-
文化与社会创新
侧重于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的整合,包括非遗活化、可持续与社会创新设计、文创产品设计、社区创新设计等富含文化属性及强烈社会责任的设计。
-
时尚与生活
注重人文美学和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日用产品设计,包含个人防护用品、文教用品、餐饮器皿、家具灯具、礼品饰品、器物包装、时尚穿戴等领域的产品设计。
-
材料与工艺
强调以材料与工艺创新为导向,关注材料与技术创新成果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包括CMF(色彩、材料及表面处理)设计、各类纤维材料艺术设计等。
-
-
专项赛赛道
是今年新设的面向产业的命题赛道。内容如下:
-
F1专项赛1
面向全民健康、公共安全等方向的公共卫生用品、医疗急救产品、救援类产品设计等。向社会普及大健康理念、大健康知识的服务设计;针对疫情防控期间的公共问题开展的社区公共服务设计等。
-
F2专项赛2
以地方或企业冠名的方式的赛事,具体项目及内容要求将于大赛官网发布。
-
奖项设置
一等奖
二等奖
三等奖
优秀奖
优秀指导教师奖
最佳组织奖
最佳人气奖
评审标准
广东赛区评审由初评与终评两个环节构成,根据本次大赛主题,遵照 “可用、易用、环保、审美、经济”等评价标准从设计主旨、设计效果、设计价值三方面对参赛作品进行综合评审。各类奖项数量根据本类别参赛人数占总参赛人数的比例确定。
参赛费用
(一)参赛费用
本次大赛不收取学生任何费用,大赛组委会的工作费用由主办单位自行解决。
(二)参赛作品制作、寄送,布展及撤展费用
由各参赛单位自行负担。
大赛评审委员会
评审委员会负责:遴选大赛复评委员会和终评委员会;修改评审规则;处理重大评审争议等事项。
1、主任委员
陈 江 教育部高等学校工业设计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 广东省高等学校工业设计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
2、副主任委员
邓荣海 广东省教育厅高教处 副处长
胡启志 广东省工业设计协会会长
3、委员
梁 町 广东省本科高校工业设计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香港理工大学 教授
胡 飞 广东省本科高校工业设计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广东工业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 执行院长
李 勇 广东省本科高校工业设计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广州美术学院科研创作处 副处长(主持工作)
范劲松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教授
蒋 雯 广东工业大学 教授
裴继刚 广州大学 教授
张立巍 广州大学 教授
王枫红 华南理工大学 教授
曾智林 华南农业大学艺术学院 副院长
郭 磊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艺术设计学院 副院长
李绪洪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何香凝艺术设计学院 院长
杨晓旗 广州商学院 教授
谭东风 广东海洋大学寸金学院 教授
程 耀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美术学院 副院长
李昊宇 汕头大学 教授
李 屹 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 副教授
王 群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 教授
王汉友 五邑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副院长
吴建平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副院长
张 帆 广州汽车集团 设计总监
周红石 广东省工业设计协会 秘书长 高级工业设计师
王 涛 广东省本科高校工业设计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广州美术学院工业设计学院 副院长
童慧明 广东省工业设计协会 副会长、广州美术学院 教授
王华斌 华南理工大学 副教授
桂元龙 教育部职业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产品设计专门委员会 主任、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 院长
廖志文 佛山顺德六维空间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总经理
组织领导
-
2020年(第十届)广东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工业设计大赛组委会
(一)主任委员:
景李虎 广东省教育厅 厅长
(二)副主任委员:
邢 锋 广东省教育厅 副厅长
叶元龄 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党组成员 二级巡视员
谢昌晶 广州美术学院 党委书记
李劲堃 中国美术家协会 副主席、广东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主席、广东省美术家协会 主席、广州美术学院 院长
(三)委员:
孟 辉 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生产服务业与交流合作处 处长
邓荣海 广东省教育厅高教处 副处长
曾海燕 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生产服务业与交流合作处 一级调研员
范 勃 广州美术学院 副院长
蔡拥华 广州美术学院 副院长
陈 江 广东省本科高校工业设计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广州美术学院工业设计学院 院长
胡启志 广东省工业设计协会 会长
管少平 广东省本科高校工业设计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华南理工大学 教授
王方良 广东省本科高校工业设计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深圳大学艺术学部 副主任
梁 町 广东省本科高校工业设计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香港理工大学 教授
胡 飞 广东省本科高校工业设计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广东工业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 执行院长
组织机构
-
2020年(第十届)广东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工业设计大赛组委会秘书处
大赛组委会秘书处设在广州美术学院工业设计学院,负责大赛各项相关事务的执行等工作。
(一)秘书长
邓荣海 广东省教育厅高教处 副处长
(二)副秘书长
蔡拥华 广州美术学院 副院长
陈 江 广东省本科高校工业设计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广州美术学院工业设计学院 院长
黄筠志 广州美术学院工业设计学院 党总支书记
李成军 广东省教育厅高教处
谢 璇 广州美术学院教务处 副处长(主持工作)
(三)成员
潘自强 广东省工业设计协会
杨 杰 广东省工业设计协会
涂 渊 广州美术学院教务处
林 婕 广州美术学院教务处
裴悦舟 广州美术学院工业设计学院
王 涛 广州美术学院工业设计学院
彭圣芳 广州美术学院工业设计学院
郑 冰 广州美术学院工业设计学院
吴东杰 广州美术学院工业设计学院
袁 苑 广州美术学院工业设计学院
杨晓姗 广州美术学院工业设计学院
王倩蕾 广州美术学院工业设计学院
黄永华 广州美术学院工业设计学院
张 政 广州美术学院工业设计学院
付 皓 广州美术学院工业设计学院
齐 媛 广州美术学院工业设计学院
朱 荻 广州美术学院工业设计学院
庄 婕 广州美术学院工业设计学院
刘颍希 广州美术学院工业设计学院
郜 洵 广州美术学院工业设计学院
安 娃 广州美术学院工业设计学院
田 顺 广州美术学院工业设计学院
李少娟 广州美术学院工业设计学院